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过年前的高兴事儿︱拖欠多年的劳务报酬拿到了!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1-27 09:55:36 打印 字号: | |

“这段时间让调解员伍女士费了不少心思与口舌,打了很多电话,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线索、解决问题,真是辛苦了,我们非常感谢她。”专程赶来送锦旗和感谢信的徐先生说。


春节将至,两宗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近日,其中一名当事人徐先生风尘仆仆来到横琴法院,将一面上书“一心为民办实事 情系百姓解民忧” 的锦旗送到法官手中,还手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递给了调解员,深切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劳务报酬遭拖欠  催收无果到法院

事情还得从4年前说起,2021年7月,某装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陆某雇请徐先生在其承接的横琴某项目工地从事打磨工作。双方约定工资日结,陆某支付了一段时间的报酬后便开始拖欠。2022年4月底,徐先生因故离开了工地,介绍了同乡徐某接替工作。

工作结束后,经核算,陆某尚欠徐先生劳务报酬5000元,加上在此之前在另一个项目中拖欠的报酬3500元,共计欠款8500元。徐某在接替徐先生的工作后,也有2350元的报酬未曾结清。经多次催收无果,两人分别将陆某及装修公司诉至横琴法院。

承办法官在接手案件后,考虑到两案系涉及基础民生的劳务合同纠纷,诉讼标的虽小,但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遂委派长期从事工程承揽业务的特邀调解员伍女士开展调解工作。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看起来很普通的一起劳务纠纷,竟困难重重。一起来看看法官和调解员如何联手克服困难,成功为务工人员拿回辛苦钱。

 

难题一:联系不上陆某

破题:找到联系人

经多方查找,均未能获得陆某的任何联系方式,调解工作便无法开展,似乎陷入了僵局。在调解员的仔细询问下,两位务工人员想起联系人王某(化名)曾向他们转账支付过报酬,就猜想可能他与陆某存在合作关系。调解员遂根据这条线索联系上了王某,但第二个难题便接踵而至。

 

难题二:王某不愿配合

破题:辨法析理

王某在接到调解员的电话后,坚称与本案无关,不愿意提供陆某的联系方式。眼看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可能又会中断,调解员不敢拖延,立即给王某出示其向徐先生等转账的记录,并多次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终于,王某承认与陆某之间存在挂靠管理关系,但随之又称不支付报酬是另有苦衷。

 

难题三:遭遇连环欠款

破题:找到根源

原来,工程的发包方同样尚有工程款未与王某、陆某结清,王某表示他和陆某为此没有付款能力。矛盾纠纷终于找到了根源,但该如何解决呢?调解员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指引徐先生、徐某就农民工欠薪问题与项目工地负责人取得联系;同时,调解员与发包方负责人进行沟通,该负责人承认部分工程款还未结清。

 

难题四:陆某和王某不在本地

破题:线上签字

案件似乎迎来了转机,在法官团队、调解员的努力下,发包方负责人愿意代陆某向徐先生、徐某支付劳务费用,但要求陆某和王某签署收条并保证履行保修义务。然而,联系了陆某、王某才得知,两人均在外地,无法到现场签署书面文件。为了避免案件被再度拖延,调解员推荐当事人直接采用线上签署的方式。在调解员的引导下,陆某、王某通过粤公正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在签署好相关书面文件后,将身份认证的视频提供给发包方核验。

 

用时共计20天  纠纷成功化解  

项目发包方在确认文件内容后,立即代为支付了徐某的全部劳务费用。对于徐先生的报酬,发包方先代为支付了其在横琴工地的劳务报酬5000元,剩余3500元经过调解员协调,徐先生与陆某达成了调解协议,明确了付款期限和违约利息。

至此,用时20天,两宗沉积多年的劳务合同纠纷便得以成功化解。

 

春节将至,外地务工人员急着拿到报酬回家团圆。横琴法院坚持民生无小事理念,以调审高度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发挥法院在实质性化解纠纷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烦“薪”事,通过贴心的司法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过上安“薪”年、暖心年。




 

责任编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管理员